• 中国财经报道网,欢迎您!
您现在位置:中国财经报道网 >> 游戏 >> 正文

90后怀旧风盛行,被遗忘的老剧迎来“春天”

2019-12-17 10:43:32    来源:    阅读:1

“十年前窝在沙发看剧流的泪,如今都变成被嫌弃吐槽的口水。”

这是一个B站用户在观看一个up主的怀旧系列时发出的感叹,当年在看这些剧的时候,并没感觉剧情有多违和、台词有多雷人,而经过博主的精心剪(tiao)辑(ci)之后,才发现当年自己“其实看的是个假剧”。

最近,各种媒体也盘点出了2019年度热词,像“雨女无瓜”、“奥利给”、“我太难了”,大部分的词都出自短视频用户之手,而且比起往年,今年来自怀旧老剧里的梗更多,也更容易上头。

比如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《巴啦啦小魔仙》、《新白娘子传奇》又重新回到人们面前。相比于快手抖音对这类剧情更倾向于自导自演,B站则玩的更多是剧情二次解读剪辑。

90后怀旧风盛行,被遗忘的老剧迎来“春天”

“课代表依赖症”下的博主魅力

2010年以后,电视剧解说类视频不断进化,从单纯搬运剧情,到删减注水、拖沓剧情,对剧情作出点评或吐槽,到融合多部剧情,创作新剧,也完全超越“单纯解说”的层面。

瞄准的也是这样的市场痛点,即对于老旧、冗长的影视剧,人们一般不愿意一一去看,这又被笑称为一种互联网病,“课代表依赖症”,指的是用户不爱看长剧,只爱听特定主播划重点的讲解。

爱看的原因有两种。第一因为节省时间,很多用户没有太多时间去从头到尾关注一部剧;第二则是因为内容精彩,很多解说之作要比原作更有意思。

B站较火的影视up主“虫哥说电影”就是这样一类。其代表作之一,“巴啦啦小魔仙”的吐槽视频观看量达到400多万,也带火了里面“雨女无瓜”这个梗,该视频主的影视解说基本都是针对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老剧,也有相应专栏如#魔性解说那些年我爱的电视剧#。

很多老剧经过二次解读,一些早已被人淡忘、或是当初并未发现的“梗”,又重新回到观众视线,创作者懂年轻人的思维与梗,同时抒发自己对内容的感想,也像极了大多数人在面对无脑剧情的正常反应。

其实解说玩法并不新鲜,早从2005年,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”开始,对《无极》里面的对白、进行重新设计,在网络上引发的关注甚至超过《无极》电影本身。

90后怀旧风盛行,被遗忘的老剧迎来“春天”

“我太难了”、“让我康康”的走红,证明越简单、越洗脑的概念越具备传播力,所以很多老剧里的台词梗也更容易获得扩散。而且这种梗也不止于搞笑一面,从弹幕看来,更多反映的还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状态。

过去的看剧更多还是投入、认真的态度,随着时间发展,弹幕、第三方影评等出现,也让大众不满足于内容本身,急需在网络上寻找共鸣,很多也是一种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。很多第三方博主的出现,就正好满足了这种诉求。

总结看来,博主青睐的电视剧特点,第一是国民记忆度大,堪称是回忆代表作的作品系列,观众看了更容易引发共鸣;其次则是当年“黑点”就比较明显的电视剧,推出之时就被观众多番吐槽。

也会将新剧与老剧整合在一起做对比,盘点或评比一众电视剧里的“嘴炮王”、玛丽苏、渣男、大女主等,还有一些将人物单拎出来,比如把“何书桓”与“洪世贤”两个渣男合并做成“绝代双渣”、把《还珠格格》、《宫锁心玉》、《甄嬛传》、《延禧攻略》串联,围绕雍正、乾隆做成“宫廷大合集”,部分视频还能在最后输出关于爱情、生活的价值观。

此外在解说形式上还有7、8月份较火的互动视频,比如某个up主就以演员胡歌为主线,通过观众选择不同答案,串联起胡歌的多部剧,如《神话》、《仙剑》系列、《天外飞仙》等,按照套路,选择不同的答案,即可得到不同的剧情进展,后面的剧情也会跟着变动,在内容上也是彻底打乱人物关系,既勾起了观众对里面各种名场面的怀旧感,同时又能在整合中创造出不少新意。

同样躲不过被博主“大卸八块”命运的,也有男性观众偏好的《士兵突击》、《亮剑》、《北平无战事》等抗战类、正能量老剧。

90后怀旧风盛行,被遗忘的老剧迎来“春天”

以新的语言与形式去解读老剧,也是真正做到了“大众喜闻乐见”,创作者们的确也是才华横溢,能以各种看客意想不到的方式,把原本老剧里枯燥无味的对白、剧情加入新诠释,配合以表情包,以赵本山、大力哥、“开门呐”雪姨、面筋哥等经典片段居多,借人物之口完美融入原剧剧情里,甚至很多还有被博主“特殊”照顾,为其一连解说好几期,不失为成为一部新作系列的可能。

被遗忘的老剧迎来“春天”

根据优酷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,6月至今,看经典剧集的90后用户超过6000万,《北平无战事》、《还珠格格1》成为最受90后欢迎的经典剧集。

其次,从B站电影解说博主底下,观看热度较大的怀旧电视剧类型来看,大部分也是2000年代的电视剧,从1998年上映的《还珠格格》,到2014年的《古剑奇谭》,很多也堪称是90后的回忆经典。

90后怀旧风盛行,被遗忘的老剧迎来“春天”

实际上,从2000年以来,市场上武侠、言情、宫斗类型的快餐式、偶像型电视剧逐渐增多,比如2001年《流星花园》的播出,台湾偶像剧也大幅输入到内地,也步入了“偶像时代”,甚至开启台湾偶像剧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
重偶像、轻剧本与演技一度成为很多影视剧的特点。有演员就曾回忆,2000年接一部戏,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就拍完很多集,在此情况下,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不在少数,也是那个年代烂剧盛行的原因,以现在的眼光来看,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剧情,大部分的剧都到不了及格线。

不过到了现在,由于观众审美与眼光的提高,叫好的剧虽然不一定叫座,但叫座的剧一定叫好。一些剧情稍微狗血一点的网剧,为了获得更多流量,也会提前打上“反套路”的帽子,为了雷而雷,也算是一种讨好观众的策略。

比如《太子妃升职记》、《从前有座灵剑山》等。其实也不难理解,在“大实话”语境中浸淫下的90后,在剧情上追求有趣或逻辑,又一向是影视评论的主力军,剧作的制作内容风向也自然会转变。

而现在,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剧或新剧被解说,很多博主也不满足于套路,开始挖掘更多小众老剧,以及通过几刷寻找还未被人发现的槽点。

比如虽然没有《还珠格格》、《流星花园》这类每年都能被提及的国民热度,但一些不算小众,但已无热度的剧,如《夏家三千金》、《刁蛮公主》、《海豚湾恋人》等也逃不过被解构的命运。

90后怀旧风盛行,被遗忘的老剧迎来“春天”

随着更多老剧被解锁,新梗也在出现。同样老剧也被发现具有深入“研究”的价值,比如《猫和老鼠》中杰瑞猫到底有多少次卑微的求爱、何书桓到底是不是渣男、《武林外传》到底有多少个配角等都被计算出来,成为更多流量话题,很多还能冲进微博热搜,甚至成为国民流行梗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很多老剧也因为博主解说而再度获得关注。如果你点开某一部“原始”老剧,在弹幕也会发现,很多人也是因为看了某个博主的解说前来怀旧。

自媒体KO传统卫视?

有数据统计,传统卫视上的电视,更多的剧,根据统计,电视也在被边缘化,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,今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为640亿元,同比下降11.8%,彩电市场整体疲软,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存在感也变得越来越低。

在手机平板逐渐取代电视的背后,传统卫视也使出各种解数来拯救低迷的收视率,各大卫视的电视剧,除了每年一度的春晚之外,传统卫视也不得不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合作,出售版权等方式让自制剧获得更大的曝光量。

如今各大电视台主持人转行做短视频博主的也不在少数,金龟子、尼格买提、月亮姐姐等也从原本擅长的儿童、主持、教育等领域出发,切入短视频做起主播流量生意。

当然,短视频也并非那么简单,看起来粗糙的形式似乎容易上手,但就创意、话题度以及粉丝粘性,也难以拼得过平台上才华横溢的头部达人。

在内容平台上,会输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。相比传统影视剧只会按照剧本、故事情节过分依赖编剧个人能力、制作过于被动的情况,如今对创作的反馈也更直接,比如电影博主的选题可以基于粉丝反馈得来,在弹幕里粉丝也能及时指出视频的不足进而完善。

而且,卫视电视台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利用渠道优势而“自大”了。事实证明,从如今的电视剧来看,也有古装剧如《庆余年》、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、都市剧《都挺好》、历史年代剧《河山》等良剧出现,过去的阿宝色服化道、无脑逻辑等电视剧也日益消减。

此外,不久前广电总局公布对年度电视剧扶持结果,强调重点扶持题材也在于“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”、更接地气、弘扬主旋律的现实题材。

随着大众眼光愈加挑剔,以及视频平台越发重视独播的同时,也是更多互联网平台话语权的提高,比如快手就与明年的春晚达成独家合作,卫视的各种晚会上也不乏短视频的冠名身影。

观众也越发习惯从长视频、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上获取最新剧的动态。一个常见的现象是,观众从视频平台上观看一个新剧综,然后就会到B站、知乎等内容社区观看课代表们对作品的二次解读,一切值得看的重点内容也基本被涵盖,内容平台越多,也导致卫视观众一步步被过滤、分流。

此外,如今各大视频网站在自家新剧的费用、会员费的上调,以及上涨的影院费用的存在,也是用户更倾向于博主解说类视频的原因。

总的来看,如今被博主们各种咂摸的老剧综,发源地都在10年前的卫视,历史总是有轮回,很可能在10年后,大家再度回忆的剧集,该是如今的视频平台了。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

声明:本网转载的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信息,内容均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网观点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。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