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中国财经报道网,欢迎您!
您现在位置:中国财经报道网 >> 资讯 >> 正文

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中的困境与对策

2025-08-05 09:43:12    来源:    阅读:-

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中的困境与对策

巴东县沿渡河镇财政所 刘振国

摘要

乡镇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层级,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然而,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着诸多困境,如财政收入增长乏力、支出压力大、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,这些问题制约了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中有效发挥。本文深入分析了乡镇财政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,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,旨在为提升乡镇财政保障能力,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。

关键词

乡镇财政;乡村振兴;困境;对策

引言

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。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乡村的重要桥梁,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、保障基层政权运转、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要职责。但在实际工作中,乡镇财政面临着诸多挑战,需要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,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。

一、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困境

1. 财源基础薄弱,收入增长乏力:

税源结构单一:过度依赖土地财政(土地出让金、相关税费)和转移支付,缺乏稳定、可持续的支柱产业和主体税源。工商企业普遍规模小、数量少、竞争力弱。

收入增长受限:经济下行压力、减税降费政策、环保约束等,进一步压缩了乡镇税收和非税收入空间。

转移支付依赖度高: 对上级转移支付(尤其是一般性转移支付)依赖严重,但转移支付往往存在滞后性、不确定性,且可能附带条件,限制乡镇自主性。

2. 刚性支出剧增,收支矛盾尖锐:

事权下沉,支出责任加重:乡村振兴涉及基础设施建设(道路、水利、环境整治)、公共服务提升(教育、医疗、养老)、产业发展扶持、人居环境改善等,大量事权下沉到乡镇,但相应的财权保障不足。

人员经费压力大:乡镇机构运转、编制内外人员工资福利、社保缴费等刚性支出占比高,且呈增长趋势。

历史债务负担沉重:过去为完成各项任务(如达标评比、基础设施建设)累积的历史债务,利息负担重,挤占了宝贵的财政资源,形成恶性循环。

3. 财政管理能力不足,资金效益有待提升:

预算编制与执行水平不高:预算编制科学性、精准性不足,执行刚性不强,调整频繁。

绩效管理薄弱: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评估、事中监控、事后评价机制不健全,“重投入、轻管理、轻绩效”现象普遍,资金使用效益未能最大化。

监管力量不足:财政监督力量薄弱,对项目资金、涉农资金等的监管存在盲区,违规使用、挤占挪用风险依然存在。

专业人才匮乏:缺乏懂财政、懂项目、懂绩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,影响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。

4. 体制机制障碍,自主发展受限

事权与财权不匹配:“上面点菜、下面买单”现象突出,乡镇承担了大量超出其财力的支出责任。

转移支付制度有待优化:专项转移支付过多过细,限制乡镇统筹能力;一般性转移支付测算方法、分配机制有待完善,对财政困难乡镇的倾斜力度需加强。

乡镇财政自主权受限: 在预算安排、资金使用等方面受到的约束较多,难以根据本地实际灵活施策。

二、破解困境的对策建议

1. 培植壮大财源,增强“造血”功能

大力发展特色产业: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,精准培育特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农产品加工、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,形成稳定税源。优化营商环境,吸引社会资本下乡。

盘活存量资源资产:全面清查并有效盘活乡镇闲置的办公用房、厂房、校舍、土地等资产,通过出租、入股、合作等方式增加收入。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合理分配机制。

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:在政策允许范围内,规范发展乡镇服务性收费(如垃圾处理费、污水处理费);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、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运营。

争取上级支持与政策倾斜:积极向上级反映困难,争取更多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有利于本地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、税收返还等政策支持。

2. 优化支出结构,提升资金效益

牢固树立“过紧日子”思想: 大力压减非急需、非刚性支出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和一般性支出。

优化支出结构:财政资金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重点任务(如防止返贫、粮食安全、乡村建设)、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。整合性质相近、用途重复的专项资金。

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: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、执行、监督全过程。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,与预算安排、政策调整挂钩,做到“花钱必问效、无效必问责”。

加强债务管控与化解: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,分类施策、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。严禁违规举债搞形象工程。

3. 理顺体制机制,激发内生动力

明晰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:在乡村振兴领域,推动建立更为清晰、合理、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体系,特别是明确省、市、县对跨区域、外部性强的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,减轻乡镇负担。

完善和优化转移支付: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:提高其占比,增强乡镇统筹能力,整合归并小散项目,减少配套要求,赋予乡镇更大自主权。

健全激励约束机制:转移支付分配与乡镇发展实绩、财政管理绩效挂钩,鼓励其培植财源、增收节支。

探索赋予乡镇更大财政自主权:在强化监管的前提下,允许乡镇在预算总额内根据本地实际更灵活地安排支出重点和顺序。

4. 提升管理能力,强化监督保障

加强财政队伍建设: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,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(特别是预算管理、绩效管理、债务管理、信息化应用等),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。

提升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:推广应用现代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,提高预算编制、执行、核算、监督的效率和透明度。

强化财政监督与风险防控:健全内控制度,加强对重点领域、重大项目、大额资金的监管。发挥人大监督、审计监督、社会监督作用,严肃财经纪律,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。

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:依法依规公开乡镇预决算、转移支付、项目资金安排等信息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。

结语

破解乡镇财政困境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的基石。这需要系统思维和综合施策:一方面要立足自身,千方百计“开源节流”,提升“造血”能力和管理效能;另一方面,更需顶层设计推动体制机制改革,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,优化转移支付,为乡镇财政健康运行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。唯有标本兼治,才能让乡镇财政真正成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保障。




推荐阅读:

声明:本网转载的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信息,内容均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网观点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。
0